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表透露,人民幣可能很快就會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指日可待,這將對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講,加入SDR等同IMF正式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背書。1969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暴露之初,IMF創(chuàng)設了特別提款權(SDR),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一種思路。SDR(特別提款權)是IMF所創(chuàng)設的一種輔助的國際儲備資產(chǎn),是由IMF所擔保的,SDR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征,是對國際貨幣影響力的一種表征,是可以自由兌換國際儲備貨幣的一種“權利”。
IMF依據(jù)各成員國繳納份額的比例進行SDR分配,以作為除“普通提款權”以外的儲備資產(chǎn)補充。作為SDR的持有者,成員國可以在發(fā)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動用配額向IMF 指定的其它成員國換取外匯,償還IMF的貸款并支付利息,還可充當國際儲備。截至9月份,IMF各成員國的SDR配額相當于2800億美元,而全球儲備資產(chǎn)規(guī)模約為11.3萬億美元。截至8月份,美國報告持有SDR價值500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隔五年對SDR進行一次評估。按照標準,SDR籃子的組成貨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貨幣籃子必須是IMF參加國或貨幣聯(lián)盟所發(fā)行的貨幣,該經(jīng)濟體在籃子生效日前一年的前五年考察期內是全球四個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地之一,符合“主要交易國”標準;二是“使用自由”標準,即貨幣在國際交易支付中廣泛使用并在主要外匯市場中廣泛交易,該貨幣為《基金協(xié)定》第30條第f款規(guī)定的“自由使用貨幣”。
就第一個條件而言,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國、第五大服務出口國,兩者加總穩(wěn)居全球第三大商品和服務出口國地位,僅次于歐盟和美國(歐元和美元),早就符合條件。核心癥結在于第二條標準,即加入符合IMF規(guī)定項下的自由使用標準,也就是要廣泛用于國際支付及在主要外匯市場上廣泛交易的程度。這一標準人民幣正在靠近。
環(huán)球同業(yè)銀行金融電訊協(xié)會(SWIFT)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人民幣是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在全球支付市場,人民幣的市場占有率從2012年8月的0.84%到2014年1月的1.39%,再到2015年8月的2.79%,拓展的速度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今年8月份,人民幣首次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市場份額升至2.79%,創(chuàng)歷史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歐元、英鎊所占份額分別為44.8%、27.2%、8.5%。
跨境貿易結算和跨境存款增長迅速。據(jù)央行統(tǒng)計,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xié)議,總額3.1萬億元。2014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達6.55萬億元,同比增長41.6%。離岸人民幣債券和其它人民幣資產(chǎn)市場蓬勃發(fā)展。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資產(chǎn)余額約6667億元。
此外,中國與亞洲、歐洲各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核準人民幣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協(xié)定貨幣互換協(xié)議都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步驟。特別是近兩年對歐洲有重大突破。中國銀行發(fā)布的跨境人民幣指數(shù)報告指出,歐洲與中國大陸的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量快速增長,英國、德國、盧森堡、法國實際收付量同比翻番,占中國大陸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量的8%。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jīng)與英國、德國、盧森堡、法國、瑞士分別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協(xié)議,形成了“五足鼎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格局。一個覆蓋歐洲的人民幣貨幣互換網(wǎng)絡正在形成。
推動中國金融改革開放,人民幣國際化、自由浮動匯率、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四位一體”相輔相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一直是阻礙中國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和增強貨幣自主權的關鍵因素。其實,中國貨幣當局推進人民幣形成機制改革的步伐并沒有停歇。早在1994年中國就開啟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 年7月進行匯率改革,開始實行以市場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日波幅限定為千分之三。此后, 2007年、2012年、2014年持續(xù)將波幅擴大至2%。近期以來,貨幣當局進一步完善人民幣中間價機制,完善IMF提出的相關技術要求。
當前,人民幣進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門檻”的主要障礙還是資本項目可兌換,它既可消除人民幣加入SDR的技術障礙,也利于打消部分國家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提要價的念頭。因此,資本賬戶開放變成決定人民幣是否進入SDR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變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一直在積極推進資本賬戶開放,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擴大進口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必需的資源、原材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yè)利用境外資產(chǎn)價格大幅下跌的機會擴大風險低、收益穩(wěn)的國際并購,有序放寬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證券投資的限制。積極完善金融風控機制和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為人民幣入籃鋪路。
根據(jù)渣打銀行測算,如果人民幣加入SDR,未來全球至少有1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將轉為以人民幣存儲,這將可以更好地反映世界經(jīng)濟格局的變化。同時,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將會增強SDR貨幣籃子的代表性,也對穩(wěn)定世界金融局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中國自身而言,納入SDR并非是最終目標,借此加入SDR之際則又是一次倒逼內部改革的過程,為中國對外開放提供了一枚新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