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美BIT談判最有可能通過的時機就在未來的兩年中。對中國來說,下一位總統(tǒng)將會更難對付。美國專家對亞投行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分歧,有人認為亞投行的建立等于是向改革方面邁進了有力的一步,也有人懷疑亞投行能否達到當前國際組織管理架構的高標準。由于IMF的改革依然僵持在美國議會中,作為讓步,美國可能會支持人民幣于今年加入SDR。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研究部
今年初,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秘書長王海明和論壇成員、北京大學國發(fā)院教授黃益平一行拜訪了十余家美國一流智庫及政府部門,就中美投資協(xié)定談判、亞投行及人民幣加入SDR等問題同這些機構的知名學者進行了交流。
未來兩年是中美BIT談判的最優(yōu)時機
從不同智庫之間到同一智庫內部,美方專家對中美投資協(xié)定(BIT)談判成行的可能性莫衷一是。從雙方投資趨勢來看,中國在美投資發(fā)生了爆發(fā)性增長,美國在華投資卻裹足不前。這導致美國認為BIT能為中國經濟創(chuàng)造的利益遠大于美國能得到的利益。在政治層面上,按照過去韓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經驗來看,
BIT在進展到美國參議院時將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BIT協(xié)議要想通過至少需要獲得參議院2/3的票數(shù)。據(jù)估計,中國即使開放一些重要部門也會要求3-5年的緩沖時間,而參議院基本不可能同意。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協(xié)議能否通過的關鍵還在于以美國商會為代表的商界支持。美國內部對BIT最有力的支持來自于美國商會。中美雙方在負面清單的問題上還存在很大分歧,而共和黨很注意聽取商界的意見,假如商界認為中國負面清單中的重要部分能得到解決,共和黨會確保協(xié)議的達成。在評估中國有關“負面清單”談判的立場時,奧巴馬政府也會認真聽取這些團體的建議。
但是,中國近期的網絡安全法規(guī)可能會導致中國失去美國商界的支持,如此一來,BIT的談判必將變得更加困難。如果負面清單過長,奧巴馬政府會認為在任期內完成談判的可能性太低,從而失去談判的意愿。
受訪的美國專家一致認為,BIT最有可能通過的時機就在未來的兩年中。中國應抓住這一機會,將BIT視作政策層倒推改革的一個良機。對中國來說,下一位總統(tǒng)將會更難對付。希拉里·克林頓可能會成為2016年民主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而她對中國的立場向來比奧巴馬更加尖銳。至于共和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如果他們競選中涉及中國問題,也必然會表現(xiàn)得十分強硬以贏取選票。這些在中國問題上立場強硬的總統(tǒng)候選人將不會在第二任期之前與中國進行談判,這意味著下一次認真談判將會是六年之后。即使下任總統(tǒng)對談判持積極態(tài)度,議會能否在兩年內一直保持支持態(tài)度也不甚明朗。
美國對亞投行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分歧
美方專家認為,美國不支持亞投行(AIIB)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部門間的內部斗爭。畢竟,世界銀行都抵住了美日兩大股東的壓力,對AIIB表達了積極的態(tài)度。AIIB總體上是積極的,尤其能夠促進世界范圍的貿易,F(xiàn)有的國際組織亟需改革,AIIB的建立等于是向改革方面邁進了有力的一步。
然而,美國擔憂AIIB不能達到目前國際組織管理架構的高標準,尤其是工人待遇標準以及環(huán)保標準。這也是美國不支持AIIB的主要原因。美方擔心,AIIB可能會過分強調快速高效的借貸,而忽視了借貸過程中應有的謹慎。此外,部分專家對于AIIB對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視持保留態(tài)度,因為在中國可行的經驗未必能應用到其他國家上。世界銀行就曾經投資過大量無效的基礎設施項目。
美國在AIIB問題上“已準備好與中國接洽并談話”。采取多邊合作的方法比過往雙邊投資合作的模式要更加優(yōu)秀,美國歡迎中國加入到對抗貧困的戰(zhàn)斗中來。若要獲得美國的支持,有些前提條件必須得到滿足:比如確保受助國家不積累過多債務,確保一個不完全受中國控制的管理架構。
美國可能支持人民幣加入SDR
美方專家指出,目前人民幣已經經歷了明顯的實際升值,這次升值有助于對人民幣的正確估價。人民銀行早已停止干預外匯市場,不再壓抑人民幣升值。不過,他們也擔心2015年人民幣相對美元會發(fā)生高速貶值。貶值會導致美國在政治上做出負面回應,最終出現(xiàn)貿易問題。
加入SDR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積極信號,但人民幣還沒有達到SDR的“自由使用”標準。因此,IMF在目前周期內不會將人民幣放入SDR中去。在這個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IMF可能會對中國所做出的改革給出一些鼓勵信息。由于IMF的改革依然僵持在美國議會中,作為讓步,美國可能會支持人民幣今年加入SDR。
“一帶一路”應也能幫中亞地區(qū)創(chuàng)造就業(yè)
很多美方專家認可了很多“一帶一路”的正面因素。從經濟角度來看,重建這一古老的貿易路線能夠創(chuàng)造就業(yè),提供中國發(fā)展所需的資源,并向海外釋放過剩的產能。在政治層面,“一帶一路”可以平衡俄國在這些地區(qū)的影響。有專家甚至支持美國學習中國,建立自己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但他們也擔憂項目缺乏公開招標會導致中國企業(yè)的壟斷。
“一帶一路”不應該只為中國帶來就業(yè)機會,應也能幫中亞地區(qū)創(chuàng)造就業(yè)。
但也有部分美國學者對“一帶一路”感到陌生。他們解釋說,美國與中亞各國的接觸不多,美國在這個區(qū)域的主要精力都在阿富汗。